福建永定:古建筑“福”文化的传承延续******
中新网福建永定2月3日电 (黄秋萍)“福”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福”文化,在古建筑、古民居、古石碑等,刻留着“福”字的图案和形制,其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也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东南亚著名锡矿大王胡子春的故居荣禄第,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自然村内,该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永定古民居建筑的典范和代表。2018年,荣禄第古民居整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荣禄第,首先看到的是大门门楣上方红墙上的“荣禄第”三个大字,大门嵌字对联“荣叨祖德禄受皇恩”,是清光绪皇帝御赐,而门楣上“福”“禄”两个石刻门簪,以篆书为基础,配合龙纹造型组合而成,图饰均匀,形象逼真,近乎游离腾飞,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象征着楼主三次捐资三百万两白银给清廷,受封“荣禄大夫”的荣耀。据悉,“龙纹”图案,在一般建筑构建或装饰中,是不能轻易使用的。
“胡子春乐善好施,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先后三次捐资300万两白银建铁路、扩海军、开琼矿,并在国内开办中华学校等(九所)中小学,被清政府封为邮传尚书、荣禄大夫等。门楣上‘荣禄第’三字,还有旁边的对联‘荣叨祖德,禄受皇恩’,这些都是清光绪皇帝的御笔。”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村干部胡电光说。
荣禄第还收藏慈禧太后的“福”“寿”两字的墨宝,该“福”字黄色绢底,爪龙纹红地,书法圆润、秀敛。在厅堂、屋檐、门槛,门楹、窗棂边,还有一些彩塑、石雕、木雕,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表示吉祥如意,雕画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工艺精巧,虽历经风雨,依旧保存完整。
“福”不仅是一个字符,其背后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美好诉求。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永定区下洋镇通过深挖不同的乡土文化根脉,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养德。而“福”文化在本土的传承延续中,早已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塑造着人们的价值理念,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完)
在新征程更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作者:张传泉
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大会主题,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留下一段“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今天,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正是以初心激励担当、以使命创造辉煌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再到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志愿军将士,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大党纲中明确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是“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每一名党员都必须切实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到抗疫战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无不充分表明,只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广大党员干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身心、激励担当,提振“精气神”,挺直“腰杆子”,必能更好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张传泉)